免疫学技术专题:组织病理实验
更新时间:2014-06-03 浏览次数:1463
标签: 组织病理
组织学技术包括、组织学制片技术、胚胎学制片技术、组织化学技术、荧光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各种特殊显微技术、电镜组织学技术。组织学技术不但应用于组织学本学科,并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多学科,如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肿瘤学、法医学、临床诊断学等。
实验方法
- 石蜡切片法
- 冰冻切片
实验方法原理 | 石蜡切片是zui基本的切片技术,冰冻切片和超薄切片等都是在石蜡切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木素与伊红对比染色法(简称H.E.对染法)是组织切片zui常用的染色方法。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对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都可着色,便于全面观察组织构造,而且适用于各种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染色后不易褪色可长期保存。 |
---|---|
实验材料 | 小鼠 |
试剂、试剂盒 |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 酒精 二甲苯 石蜡 蜂蜡 苏木精染液 伊红酒精溶液 盐酸酒精溶液 甘油蛋白粘片剂 中性树胶 卡诺固定液 |
仪器、耗材 | 切片机 恒温箱 蜡杯 酒精灯 解剖剪 培养皿 镊子 单面刀片 包埋盒 染色缸 盖玻片 载玻片 玻片盘 显微镜 温度计 水浴锅 |
实验步骤 | 一、材料准备:
甲醛(37%-40%,市售,本所购买即为此浓度)100 mL 磷酸氢二钠6.5 g 磷酸二氢钾(钠)4 g 双蒸水900 mL
盐酸1份 70%酒精100份
蛋白50 ml 甘油50 ml 水杨酸钠(防腐剂)1 g
二、实验步骤:
2. 固定
3. 洗涤
5. 透明
(2)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
6. 透蜡
7. 包埋
8. 切片
11. 染色
12. 水洗
13. 分化
14. 漂洗
17. 脱水Ⅱ
18. 透明
19. 封藏:中性树胶封存
(6)染色结果:细胞核被苏木素染成蓝色,细胞质被伊红染色呈粉红色。
三、免疫组化染色
|
注意事项 | 一、取材注意事项 1. 取材动作要迅速,不宜作太久的拖延以免组织细胞的成分、结构等发生变化。 2. 切片材料应根据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选择,尽可能不要损伤所需要的部分。二、固定注意事项 1. 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2. 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3. 固定材料时,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块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 4. 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并随同材料在溶液中投入相应的标签,以免相互混淆。标签上注明固定液、材料来源、日期等。标签上的文字,应用黑色铅笔或绘图黑墨水书写。三、脱水注意事项 1. 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品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 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可用吸管吸出器皿中的脱水剂,再用吸水吸尽器皿内剩余液,然后于皿中加入高一级脱水剂。 3. 在低浓度酒精中,每级停留不宜太长,否则易使组织变软,助长材料的解体。 4. 在高浓度或纯酒精中,每级停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组织变脆,影响切片。 5. 如需过,应停留在70%酒精中。 6. 脱水必须*,否则不易透明,甚至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四、透明注意事项 1. 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 2. 更换每级透明剂,动作要迅速,一方面为了不使材料块干涸,另一方面能避免吸收湿气。 3. 在透明过程中,如果材料周围出现白色雾状,说明材料中的水未被脱净,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然后再透明。
五、透蜡注意事项 1. 尽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中进行,以石蜡不凝固为度。 2. 透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3. 操作要迅速,力求在zui短的时间内完成石蜡透入过程,以免引起组织变硬、变脆、收缩等。 |
- (上一篇):免疫学技术专题: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 (下一篇):免疫学技术专题:染色质免疫沉淀芯片(Chip-C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