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显带(C带)技术

技术文章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显带(C带)技术

更新时间:2015-06-08 浏览次数:1362

实验原理


染色体显带(Banding)技术是一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将染色体经酸、碱、温度等处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单用某些荧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浅不同或明暗各异的带纹的纵向结构。此项技术发明于本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是非常成熟。1971年在巴黎召开第四次人类遗传学会议上制定了人类染色体识别的统一体制,订出了各条染色体分带的宽窄、位置和名称;1981年又公布了《人类细胞遗传学高分辨率显带命名体制》,这些规定目前为世界各国学者所普遍采用。在我国,染色体显带工作起步于70年代,主要以核型为主,临床上则以染色体异常疾患为主。目前,人类染色体显带在一些医院中正成为常规化验项目之一。

染色体显带技术在人类和动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植物染色体显带虽然一直落后于人类及动物染色体显带技术,但近些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植物染色体带纹简单,使得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

显带技术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产生分布于整个染色体长度上的带纹,如Q带、G带、R带等;另一类则只能使少数特点的带或结构染色,如C带(使着丝粒即异染色质着色)、T带(使染色体端粒着色)、N带(使核仁组织区即次级缢痕着色)。

不同的显带技术采用的处理方法各异,经过处理使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差异表现为对染料亲和性的不同。对各种不同带型产生的机理有各种看法和推断,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由于经显带处理后,染色体上带纹的数目、位置、宽窄及染色的深浅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所以可以将它作为一种更精细的标志,使我们能更有效地鉴别染色体,分析染色体组型,进行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更深入地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显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对细胞学、遗传学、分类学、育种学、医学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带是显带技术中zui简单的一种带型。C带的操作程序特别能使着丝粒型的异染色质着色,这种异染色质常位于着丝粒周围并常含有高度重复的随体DNA。因通常在着丝粒(centromere)处出现,故称之为C带。

关于C带产生的机理,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异染色质部分结构紧密且主要结合组蛋白,氢氧化钡或其他碱性物质处理时异染色质区被保护而优先提取了常染色质区即非C带区的DNA,致使染色体臂着色浅而异染色质部分着色深,从而产生C带。

操作中氢氧化钡溶液处理的时间是全过程zui关键的一步,染色体标本在氢氧化钡溶液中处理时间过长,会使染色体均为浅色,反之则会染为紫色,表现不出分化染色。



锚点

实验试剂


0.2mol / L盐酸、5%Ba(OH)2、2×SSC溶液、Giemsa染液等。

2×SSC溶液(0.3mol / L NaCL 0.03mol / L 柠檬酸钠):称取NaCL117.53克和柠檬酸钠8.8233克置于容量瓶中加至1000ml。


锚点

实验设备

恒温水浴锅、立式染色缸等。

锚点

实验材料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锚点

实验步骤


1、制片:见实验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


2、HCl处理:室温下,将上次实验未染色的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放入0.2mol / L盐酸溶液中处理1小时,然后水洗。


3、Ba(OH)2处理:将标本浸于50℃的5%Ba(OH)2溶液中,处理10—30秒(随气温和标本龄而变动)后,水洗。


4、2×SSC处理:将标本转入60℃的2×SSC溶液中处理1小时,水洗。


5、染色:将标本放入Giemsa染液中染色10分钟,水洗。


6、镜检:将标本干燥后用显微镜高倍物镜检查显带标本,选择染色体分散均匀,显带明显的分裂相。


锚点

注意事项

操作中氢氧化钡溶液处理的时间是全过程zui关键的一步,染色体标本在氢氧化钡溶液中处理时间过长,会使染色体均为浅色,反之则会染为紫色,表现不出分化染色。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