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人物专题:中国科学院第六任院长白春礼简介

公司新闻

人物专题:中国科学院第六任院长白春礼简介

更新时间:2012-12-16 浏览次数:2656

摘要: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7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85年获博士学位,85-8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员、博士导师、中科院

 
 

相关专题
zui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专题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7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85年获博士学位,85-8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员、博士导师、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

个人简介

白春礼,满族,1953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以及分子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研究。在中国外出版多本中英文著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十余项。十五届、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六届中国科协副主席。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5被授予中国科协荣誉委员。2012年3月29日,当选为丹麦*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

二、社会职务

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届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1995),连任副院长,党组成员(199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99)。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年任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2004)、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英国*化学会荣誉会士(2007)、丹麦*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

兼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执行局委员、亚太材料学会副主席(2005)等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等。 还是JACS、Angew. Chem.、Adv. Materials等化学和纳米学术刊物的顾问编委。

三、个人荣誉获奖

1989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科院首届青年科学家称号

1990年被授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2年当选“全国杰出青年”

1994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7年获英国*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个中国人。

2010年11月获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个人简历

1970.09——1974.09,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八团机运连司机、文书;

1974.09——1978.01,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专业学习;

1978.01——1978.10,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10——1981.1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

1981.12——1985.09,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1985.09——1987.11,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在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真空扫描隧道显微境(STM)研究;

1987.11——1992.07,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STM实验室主任(1991.10—1992.04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2.07——1996.0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

1996.03——2004.12,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95.06—2003.12 兼第三、四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1995.07—2000.07 兼全国青联副主席,1996.05—2006.10 兼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第25、26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2001.01 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其间:1997.03—1997.05 在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

2001年6月和2006年5月分别当选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02.03—2002.05 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

2004.12—2011.02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第五届化学学部主任。

2011.02—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科学研究

白春礼院士作为中国扫描隧道显微学的*之一,也是STM方面有一定影响和活跃的科学家之一,领导实验室开展了广泛、深入并且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并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一、科研领域

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 白春礼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转入到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以及分子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研究。在白春礼博士的主持下,成功研制了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与中国科学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合作,研制并开发另一台STM,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共同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中国*项关于扫描隧道显微学领域的奖励。随后,他率领的科研小组研制成功了我国*台原子力显微镜(AFM)(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台激光原子力显微镜、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多种扫描探针显微仪器。所获得的这些科研成果,由于以不同于国外的创新方式解决了一系列重要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六项国家发明。这些新型系列显微仪器的研制成功,为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利用研制的仪器,在*分辨率的水平上,对材料表面结构与样品设备、形成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在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纳米级加工方面,对新型高密度信息存储方式和纳米科技的研究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在基础研究方面,白春礼博士在使用这些新技术研究有机固体和大分子的表面结构方面做出了贡献。如用STM、AFM和磁力显微镜(MFM)研究了有机导体、有机铁磁体、有机自组装膜以及核酸、细胞等生物材料。这些研究结果,在原子或分子级分辨率的水平上,解释了材料表面结构与样品制备、形成条件的关系。另外,还利用AFM和MFM研究了磁性有机薄膜表面的形貌和磁畴,建立了一种研究几个分子层厚的有机LB膜表面微弱磁场分布的新方法,可达到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在单分子结构,有机分子自组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高水平结果。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到半导体化合物二硫化钼的表面形貌,在原子级水平上揭示了这类层状化物表面结构的新特点。

组建了“北京本原显微仪器开发中心”,生产的STM整机很快打入市场。先后获国家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国家发明5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中英文专著7本。

二、科研成果

1、研制成功了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2、研制成功了我国*台原子力显微镜(AFM)

3、*台激光原子力显微镜

4、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5、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

6、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

7、在原子或分子级分辨率的水平上,解释了材料表面结构与样品制备、形成条件的关系

三、著作介绍

1、《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

本书介绍扫描隧道显微术这一新型表面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章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及与电子显微镜和场离子显微镜的比较;第二章论述隧道效应理论的有关概念;第三章介绍隧道谱的原理,实验技术和应用;第四章着重讲述STM仪器结构和STM针尖的制作;第五章介绍在STM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扫描探针显微镜,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力显微镜(LFM)、磁力显微镜(MFM)、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等的原理、仪器结构、试验技术和应用;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别以具体的实例介绍STM在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结构、表面吸附质的结构和表面反应、生物体系、表面微细加工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以大量的图表来帮助读者迅速准确地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同时,由于STM及其有关技术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因此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书可作为从事本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或对其应用有兴趣的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微电子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的参考书。

2、《纳米科学与技术》

本书对纳米科技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发展进行概况性的介绍。内容包括:纳米机械学与微型机械、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尺度上的表面加工等。

3、《原子和分子的观察与操纵》  原子和分子本是人眼看不见、摸不着的。本书介绍科学原子论的创立,原子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各种先进显微技术的原理以及在微观世界中的应用。人类借助新型的显微技术不仅可以看到原子和分子,还能操纵单个的原子和分子。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大量插图来描述微观世界的奥秘,是*本介绍原子和分子的观察和操纵技术的科普著作。

4、《三链核酸的结构与生物化学》

本书详细论述了当*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三链核酸研究的历史、现状、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尤其对三链核酸的结构和生物化学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论述。作者根据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参考了数百篇国内外文献写了本书。

本书适合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5、《扫描力显微术》

扫描力显微术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本书作者力图从理论、实践和应用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分别介绍扫描力显微术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微悬臂的检测方式、与扫描力显微镜相关的各种力以及针尖 - 样品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介绍几种扫描力显微镜,并综述了SFM在无机、有机、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基本力测量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本领域研究或对本领域有兴趣的科研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学生参考。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